做好洪涝灾后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
6月中旬末以来,广西出现入汛以来暴雨范围广、持续时间长、累计雨量大的降雨过程,局部出现了洪涝灾害。受灾地区部分农田被淹,大量农作物病原菌随洪水漂流扩散,作物受灾后易造成伤口,加上高温高湿天气,有利于病虫的侵染和滋生繁殖,受灾地区的流行性病害、迁飞性害虫、夜蛾类害虫、蝗虫、蜗牛、福寿螺等有害生物的发生将会加重。
一、洪涝灾后病虫发生特点
(一)粮作病虫害。水稻纹枯病将加重发生,低洼稻田流行几率较大;历史发生区的稻瘟病将偏重发生,种植感病品种较多的历史性发生区穗颈瘟流行几率较大。地处低洼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、水稻白叶枯病、水稻细菌性褐条病、水稻胡麻叶斑病、玉米纹枯病和玉米大小斑病将加重发生。第四代稻飞虱、稻纵卷叶螟将在部分稻区加重发生。稻蝗、福寿螺等的发生面积将扩大。
【资料图】
(二)蔬菜病虫害。茄科、瓜类、芋等作物的疫病将加重发生;瓜类霜霉病、炭疽病、姜瘟流行加快,为害加重。茄类青枯病、瓜类枯萎病加重发生;猝倒病、立枯病、根腐病在蔬菜苗期将加重发生。斜纹夜蛾等夜蛾类害虫在叶菜类、瓜类、茄科、葱、莲藕、芋、茭白、甘薯等作物上为害将加重;蜗牛在叶菜类、豆类等作物上将加重发生;福寿螺在西洋菜、茭白、莲藕等作物上为害加重。
(三)果树病害。柑橘溃疡病、疮痂病、炭疽病,芒果细菌性黑斑病,香蕉叶斑病、枯萎病等病害流行加快,为害加重。
(四)甘蔗病害。凤梨病、赤腐病、梢腐病、叶斑病、黑穗病等病害的发生加重。
(五)区域性害虫。地处低洼积水蔗区的黏虫、斜纹夜蛾将加重发生;旱涝明显的地区土蝗发生将加重,特别在局部地区的甘蔗、竹林等重发概率较大;东亚飞蝗在历史发生区,特别旱涝明显的地区有潜在发生为害的隐患。
(六)桑树病虫害。预计桑螟、斜纹夜蛾、细菌性疫病、赤锈病、炭疽病、褐斑病、蜗牛、红蜘蛛等病虫将加重发生。
(七)农田害鼠。灾区地势较高的田块鼠密度将上升,农作物受害将加重。
二、防治意见
各地在做好恢复生产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病虫发生动态的监测,结合本地实际,及时发布病虫情报,抓好病虫的防治指导工作,突出抓好重点作物、主要病虫、关键时期的应急防治。
(一)及时排涝、施肥促壮。洪水过后,土壤肥力流失严重,要加强水肥管理,施足底肥,注意喷施叶面肥,增施磷钾肥及微量元素,增强植株抗逆能力。
(二)清洁田园、减少病虫源基数。结合清洁田园,并铲除鼠类隐藏处;稻田沤耙时,注意打捞浪渣。
(三)及时采收、做好早中稻大田和晚稻秧田的管理。扶正和清洗倒伏的水稻。抓住降雨空隙,及时采收、晾晒成熟春玉米、早稻,减少持续多雨少日照造成的霉烂、霉变。桂南晚稻秧田及时整理,做好排水,适时播种。
(四)物理防治。选用频振式杀虫灯、性诱诱杀害虫成虫,推广套袋技术保护果实。
(五)把好消毒防病关。做好苗床消毒和种子处理工作。
(六)及时防治。选择安全、经济、高效的对口农药进行应急防治;施药后如遇下雨天气,应及时补喷药;注意合理轮换农药和施药的安全间隔期,以保证农作物的安全生产和人畜安全。做好灭鼠工作确保生产安全,防止疫病发生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