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 首页 > 资讯 > > 正文

《刚的琴》:不屈精神的父爱背后,是对梦想和自我价值的重新审视_当前速讯

2023-05-20 19:01:24 来源:顶端新闻

再次观看电影《刚的琴》时,依然被影片中所表现出的不屈精神所感染。


(资料图片)

影片讲述的是一位离异父亲,为了争夺女儿抚养权而下定决心要造一台钢琴的故事,故事以为女儿实现音乐梦想为主线,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,以时代变迁的大背景,烘托出下岗父亲的无力与破碎感,但即使生活不如意,依然要坚韧而乐观地活着,这一切都源自于对女儿的爱。

电影自2011年上映以来,深受观众好评,豆瓣评分高达8.4,导演张猛采用无厘的喜剧表现手法,给我们揭示了看似荒诞的背后,隐藏着的细腻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,也传递给我们关于教育和人生的智慧。

离异与贫穷,影片用对比的手法体现出陈桂林的乐观态度,也塑造了饱满的父亲形象

生活的压力无处不在,在电影的开篇,男主陈桂林就面临妻子提出的离婚要求,以及自己下岗的窘境。

但影片没有过多累赘的背景描述,而是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,让我们直观地感受生活的变化。

第一是夫妻对话下的场景对比

陈桂林的妻子回来了,她喜欢上了卖假药的暴发户,在与陈桂林谈判离婚的时候,两人并肩站在一片空地上。

在陈桂林的身后是间破旧的厂房,房顶只剩下一个残缺的架子,脚下杂草丛生,他身穿旧风衣抱着手风琴,站在一台旧摩托车旁;而他的妻子背后是一排整齐的新建砖瓦房,脚边是新修的马路,她穿着时髦,手拎款式新颖的女式挎包。

画面以他们两人的中间为界,形成两个世界的鲜明对比,暗喻了一个时代的更迭,以及两种不同思想下选择的不同人生道路。

不同的思想也影响着他们对孩子的态度,陈桂林用陪伴与鼓励引导女儿爱上音乐,而妻子用礼物来获得女儿的认可。

第二是激情与落寞的精神状态对比

为了夺回女儿抚养权,陈桂林许诺给女儿一台钢琴。

第一次他用木板画上黑白琴键,在书桌上摆放出钢琴的造型,可再精美的模型也不能发出声音,女儿气得回了房间;

第二次他去学校偷一台钢琴,在被人发现后,索性坐在漫天飞雪中弹奏一曲,在唯美的画面下透露出他对生活的激情,虽然生活很落寞,但只要有梦就有光。

第三是破败环境与人物的对比

随着剧情的展开,陈桂林决定给女儿造一架钢琴。

他所拥有的人脉是几个同样下岗的老哥们,能使用的资源是倒闭工厂的旧木与废钢,看似荒诞的决定,却赢得了大家的热情支持。

在造钢琴的过程中,影片穿插了异国情调的歌舞,人物光鲜的着装和破败的工厂环境形成色彩鲜明的对比,也暗喻着主人翁对命运不屈的精神。

影片巧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,以小见大展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,在生活的挫折面前,一位父亲对女儿的爱也跃然纸上,形象生动立体起来。

陈桂林面临的困境,与时代的变迁有关,也体现出大环境下,他所代表的工人阶层的不屈精神

工厂倒闭了,陈桂林带着下岗的几个人临时组建了喜丧乐队,影片中所选的音乐,也符合着时代的色彩。

在一场大雨中,乐队奋力地弹奏着《三套车》,有位男子的画外音传来“太沉重了,来点欢快的”,随着欢快的《步步高》音乐,镜头平移到一个孝子齐跪的灵堂,原本沉重的画面也瞬间充满谬感和喜感,暗喻着下岗潮中,人们内心的矛盾和迷茫。

影片中还有一条副线是工厂的两个大烟囱,在规划中烟囱要被爆破,但在老职工的心中,烟囱不仅仅是一个建筑物,还是他们曾经奋斗过的青春记忆,大家恋恋不舍联名请愿要保留,并设计出可以改造的几个方案,但最终烟囱还是被爆破了。

在漫天灰尘中,陈桂林所代表的工人阶层为之努力过,也坦然接受了现实,我们无法改变时代,但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。

这种精神也体现在陈桂林与女儿的对话中,女儿面对木头做的钢琴模型,问道:“这能弹吗?”

陈桂林:“能弹呀,你还记得我给你讲过的贝多芬大爷的故事吗?他耳背什么也听不见,但照样弹出好曲子。”

说完,他坐到模型钢琴前,用手指弹奏琴键,边弹边吟,全身心投入其中,他的乐观态度也感染了女儿,跟他一起有模有样地弹奏起来。

虽然人生经历着困苦,但拥有梦想的人,眼里就有光。

在电影《摔跤吧!爸爸》中,父亲也拥有着同样的不屈精神,虽然身处的环境不一样,但面临的困境是如此相同,一样的经济窘迫和不被理解,一样与传统思想做抗争的态度。

父亲肯定地表示女儿一定可以取得世界冠军,要求女儿放开手脚勇于进攻,在父亲的鼓励下,吉塔终于扭转败局,击败了让自己恐惧的对手。

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提出“暗示的本质”,有效地解答了这个问题,他认为当父母对孩子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时,孩子会变得更加自尊和自信,从而在各方面取得异乎寻常的进步。反之,如果给孩子泼冷水,质疑孩子的能力,就会让孩子丧失信心,并自我怀疑。

在影片中,陈桂林不仅仅对女儿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,也给予工友们积极的心理暗示,他提出造一架钢琴,激励大家共同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,在他带领下,工友们又回到那个努力奋斗的青春岁月,人生的激情被重新点燃。

当烟囱轰然倒塌的一刹那,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,但因为有梦想,这群手艺人精湛的技艺得以呈现,点燃的不仅仅是梦想,还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。

从电影到生活,影片传递给我们关于教育和人生的智慧:跳出思维局限,真正的爱,不是控制而是放手

生活的可贵,在于它的不确定性,并不是所有的愿望都能实现,但只要你努力过后,必定会留下无悔的记忆。

当问题陷入困境时,跳出思维局限,往后退一步也许就是转机。

在影片中,最终陈桂林决定放弃女儿的抚养权,他放弃的是对生活方式的坚持,不变的是对女儿的爱。让他决定放弃抚养权的有两个原因,一个是季哥对模型的态度,另一个是胖头对欺负女儿之人的态度。

季哥被等待模型出炉的时候,两位警察来带他回警局协助调查,他没有丝毫慌张,走到炉前看了下模型,放心地摘下手套,说:“我的工作完成了。”坦然地跟着警察走了。

季哥抚摸自己做的模型,像对待挚爱的孩子,对未来没有丝毫的恐惧,而是发自内心的欣慰态度,深深感染着陈桂林。

而胖哥得知女儿被人欺负导致婚前怀孕时,带着几个人要去找那小子算账,但真的找到那个小伙后,胖哥看了他良久,还是恨铁不成钢地喊了声“滚”,放过了那小伙,也放下了自己的心结。

这两件看似不相干的事情,其实传递了同一个态度,就是人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,在挫折来临时,你采取的态度也将决定你今后的人生。

最终,陈桂林决定放手女儿的抚养权,但依然要完成制造钢琴的梦想,这个时候的钢琴,已经不仅仅是对女儿的爱,还是对友谊的敬重,对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。

学者切·格瓦拉说:“让我们忠于理想,让我们面对现实。”

当我们经历人生的风雨后,才能体会雨后的宁静,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不同,或曲折,或平坦,但面对困难不服输的韧劲和勇气,是自我突破的关键。

心理学家佩普·考恩曾研究表明:父母不将自己行为与孩子捆绑,拥有独立的梦想,孩子才会更幸福。

在影片的最后,陈桂林与哥几个终于制造出一台可以发出美妙音乐的钢琴,当前妻带着女儿来试琴时,他让人用吊机将钢琴从工厂的另一端空运过来,充满仪式感的动作,也暗喻着这台钢琴的来之不易,以及对女儿深沉爱的表达。

女儿问他:“爸爸,你想听什么曲子?”

“越简单越好!”

是啊,当经历人生沉浮后,我们终于感悟到生命的真谛,大道至简,简单才是永恒,而这也正是影片想要传递给我们的人生智慧,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人生困境,只要以豁达的心态去面对,心怀梦想,对目标契而不舍的追求,就会迎来人生蜕变的一天。

标签: